斯蒂芬·李的12年禁赛期满后,所有人都在等他回归职业斯诺克,他却毫不犹豫地关上了这扇门。 为什么一个曾被奥沙利文、希金斯期待重返赛……
斯蒂芬·李的12年禁赛期满后,所有人都在等他回归职业斯诺克,他却毫不犹豫地关上了这扇门。 为什么一个曾被奥沙利文、希金斯期待重返赛场的天才球员,会选择告别?
答案揭开了斯诺克运动深层的伤疤,赌球阴影、世台联的争议裁决,以及低奖金体系下球员的生存困境。
斯蒂芬·李在2013年被世台联指控操纵7场比赛,最终被禁赛12年,并罚款12.5万英镑。 耐人寻味的是,他始终否认参与假球。
禁赛期从2012年10月12日算起,截止日恰好是他50岁生日,2024年10月12日。 李曾无奈表示:“我的生涯结束了。 等我50岁了,我可能连我爸也打不过了。 ”
禁赛期满不代表回归,
李明确拒绝支付这笔钱,他认为:“职业生涯基本结束,掏12.5万英镑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。 ” 深层的原因是他对世台联的强烈不满。
李直言世台联“从未为球员做任何事”,这个组织“根本不会帮助球员”。 这种情绪并非个例。 奥沙利文曾公开声援李,称“斯诺克不只有李一人打假球”,并抨击世台联对假球问题“不作为”。
展开全文
斯诺克的赌球问题早已不是新闻。 从希金斯2010年涉嫌收受贿赂打假球(虽仅被禁赛6个月),到2023年10名中国球员因操纵比赛被集体禁赛(梁文博和李行甚至被终身禁赛),这项运动始终难以摆脱赌博阴影。 为什么假球屡禁不止?
经济压力是关键。 奥沙利文多次直言“打斯诺克不赚钱”,世锦赛冠军奖金仅50万英镑,低排名球员可能连参赛成本都无法覆盖。 肖恩·墨菲曾透露,某些球员因经济困境被迫“铤而走险”。
曹宇鹏、牛壮等斯诺克球员转战中式八球后,不仅频繁夺冠,还收获了远超斯诺克的奖金。 例如,乔氏大师赛冠军奖金高达500万元人民币,斯诺克世锦赛冠军仅50万英镑(约合450万元人民币)。
李的儿子阿尔菲·李曾尝试斯诺克职业道路但未能成功,如今父子二人转向中式八球,看中的正是其市场潜力与奖金回报。
李的妻子在世前曾表示不希望他重返职业赛场,这也成为他决策的重要情感因素。
他的选择或许是个体理性的权衡,折射出的却是斯诺克系统的结构性矛盾:当一项运动无法为球员提供足够的竞技回报与道德保障时,离开或许成了最实际的选择。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